為什麼我們的腰,在這個時代特別容易痛 - 皮拉提斯成為下背痛的止痛關鍵字

為什麼我們的腰,在這個時代特別容易痛 - 皮拉提斯成為下背痛的止痛關鍵字

為什麼我們的腰,在這個時代特別容易痛 - 皮拉提斯成為下背痛的止痛關鍵字

為什麼我們的腰,在這個時代特別容易痛 - 皮拉提斯成為下背痛的止痛關鍵字

在門診裡,我常聽到病人說:「人還沒老,但最近腰真的很痠很緊,有時候連穿襪子都覺得不順。」彎腰時會怕、坐久站起來會痛、早上起床像「沒開機」,這些其實都不只是「老化」的問題。

我們的腰,正在承受這個時代的生活方式帶來的「結構性失衡」:長時間久坐、不活動、用嘴呼吸、深層核心肌群幾乎「關機」,姿勢歪斜、肌肉協調變差、呼吸表淺,再加上壓力與睡眠品質不好,整個脊椎支撐系統就開始出問題。而最先出狀況的地方,往往就是下背。

這也難怪為什麼現在下背痛成為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不分年齡、不分性別,從上班族到家庭主婦、從高中生到退休族群,很多人都有腰痛故事。

 

科學實證,皮拉提斯在止痛上勝出

在 2025 年,一篇發表於《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Medicine》的統合分析,幫大家找到調整下背痛的好方法。

研究分析了三十二篇隨機對照試驗,總共二千四百八十位低背痛患者,直接比較四種常見的身心運動:皮拉提斯(Pilates)、瑜珈、太極和氣功。

練皮拉提斯比起一般照護,疼痛的改善效果非常明顯。用統計的方式來說,叫做「標準化平均差」達到負一點五六。
這是什麼意思?如果換成我們平常問病人「你現在痛幾分?(0 到 10 分)」這種疼痛量表來算,平均可以降超過 2 分。這不只是好一點,而是真的差很多。

也就是從「怕痛不想動。」變成「敢動、敢彎、比較輕鬆」。
不是那種只能靠自己想像的改善,而是身體真的有反應。更棒的是,這種改善大概四到十二週就看得到。

 

從這三個生活細節開始改善

看到這些研究結果,我心裡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這不是艱深的科學,這是可以落實在您家客廳的日常保健。

我的建議有三個方向,幫助您從生活中重新找回「對的腰部節奏」:

一,改變「坐」的方式與頻率
每坐滿三十分鐘就站起來動一動,讓身體記得什麼叫做「直立」與「重力感」。這不只是預防腰痛,更是讓大腦跟核心重新連線。

二,從「呼吸」開始練核心
皮拉提斯強調的是「內在核心穩定性」,不是用力縮小腹那種粗暴方式,而是透過深層腹式呼吸喚醒腹橫肌與骨盆底肌。每天花三分鐘練習吐氣收下腹,其實就能慢慢活化深層肌群。

三,選擇適合的運動方式而不是過度拉筋
太多腰痛者直覺會去拉筋、伸展,但如果核心沒力、骨盆歪斜,反而會拉錯地方。皮拉提斯的動作設計強調脊椎排列、肌肉協調與呼吸同步,非常適合用來改善慢性腰痛。

 

我們需要「對頻」

我常說:「痛,是身體在喊話。」而腰痛,其實是我們失去與身體同步的一種表現。不是老化,而是斷線。

如果您也是每天被腰痛困擾的人,或許可以從皮拉提斯開始,慢慢找回對脊椎的覺知、對呼吸的感受、對身體狀態的尊重。

不是追求完美的體態,而是讓每個彎腰、轉身、起床的瞬間,不再是折磨,而是一種回到自己身體裡的自在與安全。

參考資料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Pilates, Yoga, Tai Chi and Qigong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ow back pai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Medicine. 2025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65229925001852?via%3Dihub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