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只是鼻竇炎或過敏?常見的EB病毒如何誘發致命的NK/T細胞淋巴癌

以為只是鼻竇炎或過敏?常見的EB病毒如何誘發致命的NK/T細胞淋巴癌

以為只是鼻竇炎或過敏?常見的EB病毒如何誘發致命的NK/T細胞淋巴癌

以為只是鼻竇炎或過敏?常見的EB病毒如何誘發致命的NK/T細胞淋巴癌

媒體報導了一位34歲的女歌手,在幾個月前開始出現鼻塞、流鼻血、喉嚨痛等症狀,起初以為只是鼻竇炎或過敏,但病情急轉直下,最後竟然確診為罕見的鼻型外周自然殺手/T細胞淋巴癌(Extranodal NK/T-cell lymphoma, nasal type),也就是俗稱的NK/T細胞淋巴癌。這位充滿生命力的歌手,最終病情惡化離世,讓人震驚與不捨。

我特別關注這個罕見癌症背後的原因,因為它不只是醫學問題,更是生活訊號的延伸。而這種癌症,其實與一種我們幾乎每個人都感染過的病毒有關 : 愛潑斯坦–巴爾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

 

病毒不是陌生人,而是免疫的鏡子
可能不少因喉嚨腫、鼻塞、全身倦怠來看診的民眾,是因為EB病毒引起的。一聽到「病毒」,多數人就會焦慮不安,其實,全世界九成以上的成年人都曾感染過EB病毒,它像個房客,默默住在我們的體內,平時安靜潛伏,不會惹事。

問題不在病毒,而是在於我們的免疫系統是否還能穩定維持這個「和平協議」。當我們太累、太亂、太久沒有休息修復時,這位房客就會「現身」,甚至變成主角。

 

這種淋巴癌的特性與危險在哪裡?
根據2023年刊登在《Frontiers in Oncology》的綜論指出,鼻型NK/T細胞淋巴癌是一種特別兇猛的癌症,好發於亞洲人、男性族群,平均年齡在50歲左右。但也正因它不常見,初期症狀又像感冒或鼻竇炎,往往容易被忽略。病患常見鼻塞、流鼻血、喉嚨痛、臉部腫脹、鼻腔潰爛等症狀,如果沒有及時診斷與治療,可能擴散至顏面骨、皮膚、腸胃道甚至睪丸,嚴重時還會引發高燒、貧血、血球異常的血球吞噬症候群(Hemophagocytic syndrome)。

這類癌症的發生與EB病毒之間有高度關聯。當病毒活化,會影響免疫細胞的基因調控,透過JAK/STAT、MAPK與NF-κB等訊號通路,讓癌前細胞失控增生;而原本應該負責「殺死癌細胞」的自然殺手細胞,反而被病毒綁架,淪為癌細胞本身。

 

病毒不是變強,是身體變弱
我常說,病毒是一面照妖鏡,照出我們的生活是否失衡。那些在生活中長期高壓、熬夜、抽菸、飲食不規律、接觸過多環境毒素的人,往往是病毒活化的溫床。這篇研究也指出,EB病毒會誘導BCL2A1和PD-L1等基因的表現,讓癌細胞能逃避免疫監控,進一步惡化病情。

幸好,醫學也在進步。現在已有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例如針對PD-1/PD-L1的抗體,可以喚醒疲乏的免疫細胞,重新辨識並攻擊癌細胞。

 

日常生活,就是免疫力的修復現場
病毒不會騙人,它會誠實地反映我們的生活狀態。這篇研究的最大啟發,是提醒我們:健康從來不是消滅病毒,而是讓免疫系統不再過勞。

所以,我給大家幾個生活中可以落實的建議:

  • 睡眠有節奏:晚上11點到凌晨3點,是肝臟與免疫細胞進行修復的關鍵時段。這段時間如果沒睡,免疫力很容易崩潰。
  • 飲食要降糖、少加工:過多精緻糖與碳水會啟動發炎路徑,讓病毒活化、免疫失衡。
  • 每天活動一下:中等強度的運動能提升自然殺手細胞活性,提升免疫監控力。
  • 照顧腸道菌相:七成的免疫細胞住在腸道,平常就要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天然食物、發酵食品、補充益生菌。
  • 減少環境毒素暴露:不抽菸、少油煙、不碰農藥與塑化劑,用天然清潔劑、保持居家通風,這些看似小事,其實默默守護著我們的免疫力。

 

學會聽身體的聲音,是最好的防癌策略
如果您最近常有喉嚨腫痛久不癒、鼻塞、流鼻血、臉腫、慢性疲倦等情況,請不要忽視。簡單的血液檢查,如EB病毒抗體、EBV DNA定量、乳酸脫氫酶(LDH)等,都能及早看出身體的異常。早發現、早修復,才是我們預防疾病的關鍵。

 

我們要學的,不是對抗,而是修復
我常對病人說:「免疫不是一場戰爭,而是一種平衡。」
當生活有節奏,免疫自然會有韻律。病毒會沉睡,健康會醒來。

這次女歌手的故事,是一個警鐘,不是要讓大家害怕病毒,而是提醒我們,我們的身體其實一直在說話,只是過去我們沒聽見。

 

參考文獻:
Extranodal NK-/T-cell lymphoma, nasal type: what advances have been made in the last decade? Frontiers in Oncology. 2023

https://www.frontiersin.org/journals/oncology/articles/10.3389/fonc.2023.1175545/full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