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祕與大腦的關係 - 腸道菌、短鏈脂肪酸和帕金森氏症的早期警訊

便祕與大腦的關係 - 腸道菌、短鏈脂肪酸和帕金森氏症的早期警訊

便祕與大腦的關係 - 腸道菌、短鏈脂肪酸和帕金森氏症的早期警訊

便祕與大腦的關係 - 腸道菌、短鏈脂肪酸和帕金森氏症的早期警訊

常遇到的問題:「醫師, 我只是排便比較慢, 大概是年紀到了吧?」但我常提醒大家, 便祕絕對不是「老化的正常現象」。最新的研究發現, 長期便祕不只是腸胃的問題, 還可能和腦部健康有關, 甚至可能是帕金森氏症提早發出的警訊。

 

腸道菌與短鏈脂肪酸 - 便祕背後的關鍵角色

便祕看起來只是腸子「動作慢」, 但實際上和腸道菌群息息相關。腸道菌分解膳食纖維時會產生一種叫短鏈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 SCFAs)的小分子, 包括醋酸(acetic acid)、丁酸(butyric acid)和丙酸(propionic acid)。這些短鏈脂肪酸能促進腸道蠕動、保護腸道黏膜、減少發炎, 是維持排便順暢的重要幫手。當腸道菌失衡、產酸能力下降時, 腸子動作變慢, 便祕就更容易找上門。

2025年發表在 Nutritional Neuroscience 的分析, 收錄了九篇研究、超過八百位受試者的資料, 發現帕金森氏症患者的糞便中, 短鏈脂肪酸明顯比一般人少, 但血液裡的丁酸、異丁酸(isobutyric acid)和丙酸卻比較高。這表示腸道裡短鏈脂肪酸不足, 但因為腸道屏障變弱, 讓這些小分子滲進血液, 最後可能影響到大腦。

 

便祕, 可能是帕金森氏症的第一個求救信號

臨床經驗告訴我們, 很多帕金森氏症患者在手抖、走路變慢之前, 就已經有多年的便祕困擾。有些人甚至在確診前十年就開始腸胃不順。便祕不只是「排不出來」, 它其實是一封身體寄出的警告信, 提醒我們腸道菌群和腸腦軸已經開始失衡。如果我們忽略這個訊號, 問題可能一路從腸道傳到大腦, 讓帕金森氏症的風險悄悄升高。

 

生活上的調整 - 從餐桌開始顧腸道

好消息是, 生活上的調整就能幫助腸道回到健康狀態。短鏈脂肪酸是腸道菌分解纖維的產物, 所以第一步就是多吃膳食纖維。每天至少五份蔬果, 再加上全穀雜糧、豆類、堅果, 都是很好的選擇。燕麥、洋蔥、蒜頭、香蕉、菇類這些富含可發酵纖維的食材, 對增加丁酸和丙酸特別有效, 能幫助腸道菌產酸, 讓腸子動得更順, 排便自然就改善。

發酵食物也能加分。無糖優格、味噌、泡菜、酸菜等, 裡頭的益生菌能增加腸道菌的多樣性, 間接促進短鏈脂肪酸的生成。不過記得挑選少添加、低糖的產品, 才能真正幫助腸道。

 

透過飲食排便日記了解自己

如果想更清楚感受變化, 我建議您試試「飲食排便日記」。連續兩週增加纖維攝取, 記錄每天的排便次數、形狀與氣味, 也順便記下自己的精神狀態和睡眠品質。很多人都告訴我, 纖維吃夠後, 不只便祕改善, 情緒更穩, 睡眠也變好。這些小小的正向改變, 就是腸道菌活化、短鏈脂肪酸增加的最好證據, 也是身體給您的溫暖回應。

 

便祕是一封健康提醒信

便祕不只是腸胃的「小麻煩」, 它可能是帕金森氏症的第一個信號。當我們用心吃對食物、照顧腸道菌, 不只是為了每天順暢的排便, 也是在默默守護大腦。從今天開始, 每一口富含纖維的食物, 每一次觀察自己排便的細節, 都是您為未來健康存下的一筆溫柔投資。

參考資料
Nutritional Neuroscience (2025). Associations of diet-derived short chain fatty acid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028415X.2025.2558119?src=exp-la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