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不是女性專屬 - 更是隱藏在男性身上的沉默危機

骨質疏鬆不是女性專屬 - 更是隱藏在男性身上的沉默危機

骨質疏鬆不是女性專屬 - 更是隱藏在男性身上的沉默危機

骨質疏鬆不是女性專屬 - 更是隱藏在男性身上的沉默危機

大多人會以為「骨質疏鬆」是更年期女性才會遇到的問題,但事實並不是這樣。根據最新的亞太地區大型研究,男性骨質疏鬆的比例正悄悄上升,而且一旦發生骨折,死亡率甚至比女性還要高。這是一個被長期忽視的現實。很多人覺得男人的骨頭天生比較硬朗,但實際上骨質流失往往比想像得更快。一旦骨折,不只是骨頭斷掉,更可能造成生活品質的斷崖式下滑。

2025年發表在《Osteoporosis International》的亞太地區男性骨質疏鬆共識更進一步指出:男性骨折的比例逐年增加,目前全球大約每三位髖關節骨折的患者裡,就有一位是男性,而且手術後的死亡率還高於女性。這個警訊提醒我們,骨質疏鬆絕對不是女人專屬,而是男性同樣需要正視、及早預防的健康威脅。

 

男人骨頭的危險因子 - 生活裡的地雷

很多人會想:「我身體那麼壯,不可能骨質疏鬆啦!」其實骨頭會慢慢變脆,是一步一步在累積的。除了年紀大、荷爾蒙變少之外,還有一些生活裡的「地雷」,會讓男性的骨質疏鬆風險更高:

抽菸、喝酒 - 抽一包菸、喝一瓶酒,不只傷心臟、傷肝,還會讓骨頭流失更快。
低睪固酮 - 很多男性其實有這個問題,荷爾蒙不足,骨頭自然也會跟著變脆。
慢性病 - 像是糖尿病、甲狀腺問題,或是長期吃類固醇,都會讓骨頭加速流失。
缺乏營養 - 沒有足夠的鈣跟維生素 D,就像蓋房子缺水泥鋼筋,骨頭一定不穩固。
缺乏運動和日曬 - 很多上班族整天坐在辦公室,少曬太陽、不運動,骨質當然愈來愈差。
這些危險因子,就像一顆顆埋在生活裡的炸彈,累積多年,最後可能因為一次小跌倒,就引爆成一場大骨折。

 

根據研究結果 - 我建議生活上的應用

大家最想問就是:「那要怎麼預防?」根據這份亞太地區的共識,我會建議大家從生活的基本功開始做起。

第一,飲食一定要顧好。每天要有足夠的鈣(大約1000到1200毫克),還有維生素 D(至少800 IU)。牛奶、優格、小魚乾、深綠色蔬菜,這些都是好選擇。每天曬個15到20分鐘太陽,讓身體自己製造維生素 D,也是最天然的方法。如果真的不足,再考慮補充品,但不要亂補,過量反而會出問題。

第二,運動一定要養成習慣。不是說要去跑馬拉松或舉很重的重量,而是快走、慢跑、爬樓梯,甚至在家做點簡單的重量訓練,都能讓骨頭變得更強壯。再加上蛋白質要吃夠,因為有肌肉才有力量保護骨頭、避免跌倒。

第三,戒菸少酒。這點真的很重要。抽菸、酗酒是骨質疏鬆的加速器,電子菸也一樣。少一根菸、多一杯白開水,就是保護骨頭最直接的方式。

最後,如果有慢性病,像糖尿病或甲狀腺問題,或者需要長期吃藥,一定要跟醫師討論,定期追蹤骨質密度,才能提早發現問題。

 

藥物治療 - 高風險族群的保險

如果檢測發現已經有骨質疏鬆,或是屬於高風險族群,那就不能只靠生活調整,藥物治療是必要的保護傘。現在常用的藥物有雙磷酸鹽(bisphosphonate)和 Denosumab,都能有效降低骨折的機會。如果風險更高,醫師會考慮先用促骨生成藥物(Teriparatide、Romosozumab),先幫骨頭加強,再用其他藥物維持。

有些男性因為低睪固酮,會被考慮補充睪固酮,但要提醒大家,這對改善症狀有幫助,但還沒有明確證據顯示能真正降低骨折風險,所以重點還是要用專門的骨質藥物。

 

骨頭斷了才關心會來不及

男性的骨質疏鬆,其實是一個被低估很久的健康議題。很多人覺得不關自己的事,結果一跌倒就發現骨頭早就不堪一擊。危險因子就在生活裡,抽菸、酗酒、缺運動、少日曬、慢性病,這些習慣和疾病一點一滴在侵蝕我們的骨頭。

這份亞太的研究提醒我們,骨頭健康不是等斷掉才要注意,而是每天都在為未來打基礎。從中年開始,飲食要顧、運動要做、壞習慣要改,再配合定期檢測和醫師的治療,就是守護骨頭的最好方法。

「骨頭不是斷了才需要關心,而是每天都在為未來打地基。」骨質疏鬆不是女性專屬,男性也要注意,因為真正危險的,是長期的忽視。

參考資料
Asia–Pacific consensus for the management of osteoporosis in men. Osteoporosis International. 2025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00198-025-07559-1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