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醛不只在新家具 – 其實我們每天都吸入及吃到

甲醛不只在新家具 – 其實我們每天都吸入及吃到

甲醛不只在新家具 – 其實我們每天都吸入及吃到

甲醛不只在新家具 – 其實我們每天都吸入及吃到

大家一聽到「甲醛」,腦袋裡第一個想到的,多半是新房子、新家具那種刺鼻的味道。很多人都以為只要不裝潢、不住新家,就不用擔心甲醛。但其實最新的研究告訴我們,甲醛比您想的還要更「跟得很緊」,不只在空氣裡,在食物裡,甚至連我們自己的身體也會製造。

 

甲醛真的到處都有
空氣污染不用說,香菸、電子菸、汽機車廢氣,都是甲醛的來源。食物方面,人工甜味劑阿斯巴甜、果汁裡的果膠,甚至魚蝦蟹裡的三甲基胺氧化物 (Trimethylamine N-oxide, TMAO),都可能變成甲醛。

更特別的是,我們自己身體每天也會生甲醛。比方說葉酸代謝、RNA 去甲基化的酵素 (像 ALKBH5、LSD1),甚至免疫細胞釋放的酵素,都會讓甲醛在體內跑出來。換句話說,不抽菸、不喝汽水,還是躲不掉甲醛。

 

為什麼甲醛危險
甲醛最麻煩的地方就是「很會黏」。它會跑去跟 DNA、RNA、蛋白質黏在一起,造成細胞修不好、複製出錯。研究還發現,甲醛會卡住 S-腺苷甲硫氨酸 (SAM) 的生成,讓基因表觀調控亂掉。
再加上甲醛會把我們身體裡的谷胱甘肽 (Glutathione, GSH) 吃掉,結果抗氧化系統大失衡,自由基一大堆,細胞加速老化、突變變多,癌症、失智、骨髓疾病或血癌的風險就跟著上升。

 

身體也有解毒能力
人體不是沒招數。我們有兩套系統來處理甲醛:
一條在細胞質,靠谷胱甘肽加上 ADH5 跟 ESD 把甲醛變成蟻酸,送回一碳代謝再利用;另一條在粒線體,靠 ALDH2 分解。
只是如果基因剛好壞掉,麻煩就大條。如果 ADH5 和 ALDH2 這兩個負責分解甲醛的基因功能都出問題,就可能出現一種叫做 AMeD 綜合症的罕見疾病。從小骨髓就病變,容易演變成白血病,還會有發育遲緩、智能障礙。這也提醒我們,每個人的基因就是身體的防線厚不厚的差別。

 

甲醛會增加癌症、失智的風險
甲醛不只傷 DNA,還會造成 DNA-蛋白交聯 (DNA-protein crosslink, DPC)、RNA-蛋白交聯 (RNA-protein crosslink, RPC)、雙股斷裂。這些東西如果修不好,突變就一直累積,癌症風險自然變高。

更誇張的是,有些癌細胞還會「借力使力」,把甲醛當成燃料,用來加速製造核苷酸,讓自己分裂得更快。對腦袋來說,甲醛太多會去干擾神經受體,導致記憶力變差,甚至失智。換句話說,甲醛是「看不見的黑手」,既可能讓細胞變癌,也可能增加失智風險,偷走記憶。

 

給大家的生活建議
根據這些研究,我想給大家一些實際的提醒:
第一,能少接觸就少接觸。抽菸、二手菸、電子菸,能避免就避免,吃魚蝦要挑來源清楚的,人工甜味劑也別太常吃。
第二,靠飲食補防禦。大蒜、洋蔥、花椰菜、羽衣甘藍,還有高維生素 C、E 的水果,這些都能幫忙補谷胱甘肽,讓身體有力氣去解毒。
第三,補葉酸。綠色蔬菜、全穀類都很重要,因為葉酸循環跟甲醛代謝緊緊相關。
第四,如果家族有人有血液疾病或癌症,最好做個基因檢測,早點知道自己有沒有 ADH5、ALDH2 或 Fanconi 貧血相關基因的問題,提早預防。

 

ALDH2 就是大家常說的「酒精不耐症基因」,而台灣人裡有不少人帶有這個基因變異

ALDH2主要在肝臟與粒線體中工作,負責把喝酒後產生的乙醛分解成無害的醋酸。如果 ALDH2 有基因變異,酵素活性會大幅下降,乙醛就容易在體內累積。

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一喝酒就臉紅、心跳快、頭暈甚至噁心,這種狀況俗稱「酒精不耐症」或「亞洲紅臉症」。台灣、日本、東亞族群這個基因變異比例特別高,大約三到四成的人有不同程度的 ALDH2 功能不足。

重要的是,最新的研究也指出 ALDH2 不只影響喝酒的代謝,它還負責幫忙分解其他小分子毒素,包括甲醛、脂質過氧化產物等。所以 ALDH2 變異的人,不只喝酒會不舒服,長期下來也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癌症或代謝壓力的風險

 

我們可以比毒素快一步
甲醛就像空氣中的暗流,不管呼吸、吃東西,甚至細胞代謝,它都在。我們無法假裝它不存在,但我們可以選擇強化自己身體的解毒力。
「毒素不會消失,但您可以決定身體要強壯到什麼程度。」這就是科學研究給我們最重要的啟示 - 健康的主動權,其實在我們自己手上。

參考文獻:
Emerging mechanisms underlying formaldehyde toxicity and response. Molecular Cell. 2025

https://www.cell.com/molecular-cell/fulltext/S1097-2765(25)00360-0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