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膽固醇不是越高越好 - 給大家的暖心提醒

好膽固醇不是越高越好 - 給大家的暖心提醒

好膽固醇不是越高越好 - 給大家的暖心提醒

好膽固醇不是越高越好 - 給大家的暖心提醒

不少人拿到健檢報告的疑惑:「我的好膽固醇超高耶,這需要注意嗎?」
這個問題的解答越來越清楚了 : 最新的國際研究發現,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不是數字越高越好,太低有問題,太高一樣可能帶來風險。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新觀念。

 

好膽固醇的工作不只「清血管」

從小我們聽到的健康口號是:「壞膽固醇會塞血管,好膽固醇會清血管。」
沒錯,但這只是部分。HDL 的角色很多,它能把血管壁的膽固醇搬回肝臟(逆向膽固醇運輸, 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避免堆積變斑塊;還有抗氧化、抗發炎、抗血栓,甚至能調節免疫和血糖。

簡單來說,HDL 就像身體的多功能部門:

  • 有時候是清潔隊,把垃圾清掉
  • 有時候是消防隊,幫忙滅火
  • 有時候是修繕工人,維修血管

難怪它被大家叫做「好膽固醇」。

 

新研究的震撼 - U 型曲線

就像2025年發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期刊,整理最新的研究,提醒我們:HDL-C 和健康的關係其實是一條 U 型曲線。

也就是說,太低的 HDL-C 會增加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這我們能理解。但如果 HDL-C 高到超過 90 毫克/分升,風險居然也會上升,甚至和死亡率相關。這真的出乎很多人意料。

為什麼會這樣?
關鍵在於 HDL 的「功能」。有些人雖然數字很高,但 HDL 已經「壞掉」了,該有的抗發炎、抗氧化能力都不見,甚至還會反過來助長血管發炎。就好像一支球隊,雖然球員很多,但大家在場上站著不動,還不小心踢烏龍球,最後比賽一樣輸。

 

功能比數字更重要

研究也指出,有個更準的指標叫 膽固醇外排能力(Cholesterol Efflux Capacity, CEC),意思是 HDL 到底有沒有真本事把膽固醇搬走。結果顯示,CEC 和心血管疾病的關聯,比單純的 HDL-C 數字還更準。

這代表什麼?
代表健檢報告上的 HDL-C 只是冰山一角,真正決定保護力的是「功能」。如果 HDL 數字很高但沒有功能,仍然保護不了血管。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許多「拉高 HDL」的藥物,在臨床上最後沒有真的降低心臟病。

 

但HDL-C 高,不代表要吃藥

目前沒有專門用來「降低好膽固醇」的藥物。因為 HDL-C 高本身不會像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LDL-C)那樣,直接造成血管阻塞。它之所以有風險,是因為功能失常,而不是數字高低。

所以,如果您的 HDL-C 偶爾檢查到超過 90 mg/dL,醫師通常不會馬上開藥「壓低數字」,而是會看整體心血管風險,包含 LDL-C、三酸甘油酯、血糖、血壓等等。

 

HDL-C 過高時,生活上該怎麼調整

比起「降數字」,更重要的是避免 HDL 失能。以下幾點,比吃藥更實在:

  • 檢查慢性病:糖尿病、慢性腎臟病、長期發炎都可能讓 HDL 保護力下降。
  • 少喝酒:酒精會讓 HDL-C 虛高,但功能不好。很多人 HDL 高,結果是酒喝太多。
  • 規律運動:有氧運動能讓 HDL 功能更強,不只是數字變漂亮。
  • 控制體重與血糖:肥胖和胰島素阻抗會讓 HDL「失能」。
  • 避免抽菸:抽菸會直接破壞 HDL 的功能,不管數字多高都沒用。

 

什麼時候要更小心

如果 HDL-C 過高(>90–100 mg/dL),同時又有以下狀況,就要和醫師討論進一步檢查:

  • 家族有早發心臟病
  • 自己有糖尿病或代謝症候群
  • 曾經得過冠心病、中風或血管阻塞
  • 血液檢查還有其他異常(例如三酸甘油酯過高、發炎指標升高)

這時候重點不是「壓低 HDL」,而是全面風險管理。醫師可能會更積極控制 LDL-C,或安排心臟相關檢查。

 

數字不是全部 - 生活才是關鍵

所以,下次您拿到健檢報告,不要因為 HDL 高就放鬆,也不要因為數字低就覺得糟糕。真正的關鍵是 HDL 有沒有功能,能不能好好守護血管。

運動、飲食、控糖、戒菸,這些生活選擇,才是幫 HDL 上場比賽的關鍵。好膽固醇不是越高越好,而是要夠健康、夠有功能。

健康,不只是報告上的數字,而是每天的生活方式。當我們願意從今天開始做改變,HDL 才能真正成為心臟最忠實的守護者。

參考資料

High-density lipoproteins, Part 1. Epidemiology, antiatherogenic effects, and therapies designed to increase their serum levels. 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 2025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666667725001436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