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喵星人愛講話,有的卻安靜,原因其實藏在基因裡

為什麼有的喵星人愛講話,有的卻安靜,原因其實藏在基因裡

為什麼有的喵星人愛講話,有的卻安靜,原因其實藏在基因裡

為什麼有的喵星人愛講話,有的卻安靜,原因其實藏在基因裡

有養貓的人應該會發現,有的貓超愛講話,看到人就一直喵喵叫,還會趴在您腿上呼嚕呼嚕,好像要跟您聊天;但有的貓就很安靜,常常自己待在角落,用眼睛默默觀察,很少出聲。這種差別,以前我們都以為是個性或環境影響,其實,最新的研究告訴我們,基因在裡面扮演重要角色。

 

京都大學研究的新發現
日本京都大學的研究團隊,把焦點放在一個叫做「雄性激素受體基因」(androgen receptor, AR)。這個基因在不同動物裡,都和攻擊性或外向程度有關。特別的是,它裡面有一段叫「CAG重複序列」的DNA片段,長度不一樣,會影響基因活性。這就像是一個調音旋鈕,有的轉高一點,貓咪就變得比較愛發聲;有的轉低一點,貓咪就會安靜很多。

 

愛聊天的短型基因
研究分析了280隻日本家貓,結果發現,帶有「短型基因」(CAG重複18次以下)的貓咪,更常發出呼嚕聲。公貓會比較愛用叫聲來表達需求,像是討食物、想出去玩;母貓則在遇到陌生人時會更有攻擊性。簡單來說,這些短型基因的貓咪比較「愛講話」,會用聲音來確保自己被注意到。這不是牠們愛吵,而是基因驅動的一種表達方式。

 

安靜的長型基因
相對的,帶有「長型基因」(CAG重複19次以上)的貓咪就安靜很多,叫聲少,也比較不會用聲音來跟人互動。有趣的是,這種長型基因在純種貓裡比較常見,因為人類在育種時,往往偏好挑選「溫順安靜」的特質,久而久之,這樣的基因就被留下來。而在野生貓科動物,例如豹貓或猞猁,幾乎沒有看到這種長型基因,顯示這是家貓在馴化過程中特別演化出來的。

 

小叮嚀
根據這個研究,我會建議各位貓奴朋友,養貓時可以多觀察牠的「表達方式」。如果您的貓咪屬於「健談型」,常常喵喵叫或呼嚕聲不斷,請不要覺得牠很吵,那是牠在努力告訴您牠的需求。您可以耐心回應,用互動來增進牠的安全感。如果您的貓咪比較「安靜型」,更要小心,因為牠們可能不會用聲音來表達不舒服或壓力。這時候,您就得靠觀察牠的飲食、活動力或肢體語言,避免錯過牠在求救的訊號。

 

基因是更懂彼此的鑰匙
雖然基因會影響行為,但不是決定一切。環境、互動方式,甚至您怎麼回應,都會塑造貓咪的日常。這項研究讓我們看到,基因只是藍圖,真正能不能讓貓咪快樂健康,還是靠我們平常的照顧。對我來說,這不只是科學,更是一種溫暖的提醒 - 下次當您聽到喵喵聲,或感受到腿上那陣呼嚕聲時,不妨想想,這是一種刻在基因裡的語言。懂了這層基因的祕密,我們就能更貼近牠們的心,更好地陪伴這些毛小孩。

參考資料
Association between androgen receptor gene and behavioral traits in cats (Felis catus). PLOS One. 2025

https://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324055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