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角的小水泡,與大腦退化的祕密連結,以及預防的方法

嘴角的小水泡,與大腦退化的祕密連結,以及預防的方法

嘴角的小水泡,與大腦退化的祕密連結,以及預防的方法

嘴角的小水泡,與大腦退化的祕密連結,以及預防的方法

在門診裡,我常常聽到這樣的話:

「張醫師,我嘴巴最近又長皰疹了,是不是太累了?」

大家對唇皰疹的印象,大多還停留在「壓力太大、熬夜太多、免疫差」這些表層原因。但作為一位關心大腦健康的醫師,我想告訴您一個最新的發現:這個小小的皰疹,背後可能藏著大腦未來的風險提醒。

 

病毒不是走了,是躲起來了 - 每次再發都可能在腦中留下痕跡

單純疱疹病毒第一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是造成唇皰疹的主因。它不是打完抗病毒藥就離開,而是潛伏在我們的神經系統,等著有機可乘。尤其是當我們壓力大、睡不飽、免疫力下降時,它就會再度活化、沿著神經一路走到腦部深處。

最新的科學證據顯示,它最常攻擊的地方,就是我們的大腦海馬迴,那個掌管記憶的核心地帶。根據 2025 年《Pathogens》期刊的總結性回顧,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大腦裡,真的找到這個病毒的 DNA 跟蛋白質。不只這樣,它每活化一次,就有可能引發局部神經發炎、增加類澱粉蛋白與 tau 蛋白的堆積,這些都是記憶退化的早期跡象。

 

皰疹不單是皮膚病 - 是免疫與大腦壓力的共鳴

我們常說身體會說話,只是我們沒學會傾聽。皰疹出現的頻率,其實就是身體的一種語言。

如果一年長超過兩三次,或者每次壓力一大、情緒一差就發作,那代表我們的免疫平衡正在動搖。而免疫的起伏,往往與大腦的發炎節奏是同步的。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很多人壓力大時會覺得記性變差、精神不好、注意力無法集中。

這不只是疲勞,那是大腦真的在對抗一場隱形的風暴。

 

基因與病毒雙重夾擊 - APOE4 帶因者要特別注意

我也特別提醒帶有 APOE4 基因的人,這群人原本就比較容易讓病毒穿越血腦障壁,也更容易出現大腦中的類澱粉蛋白堆積。如果再加上皰疹頻繁,那大腦的風險會被放大。

但別怕,知道了這件事,代表我們可以提早開始防守。我們可以透過睡眠、運動、營養、情緒管理,幫大腦打造更厚實的免疫防線。

 

怎麼做?讓身體的語言變成保護大腦的行動

從臨床經驗與研究結合,我會建議大家:

第一,皰疹是提醒。
看到皰疹,就像看到紅燈在閃,這時候不妨檢查一下最近是不是太操勞了?睡得夠不夠?心情是不是悶悶的?皰疹,是身體在對我們說話:「您該休息了。」

第二,睡眠,是最好的修補時間。
研究顯示,睡眠時大腦會清理掉類澱粉蛋白與壓力產物,也是免疫系統控制病毒的關鍵時段。睡得好,皰疹少,大腦清爽又年輕。

第三,運動,是大腦最天然的抗發炎藥。
每天 20 到 30 分鐘快走,不用太激烈,就能幫助身體調節免疫、減少病毒活化,還能增加粒線體功能,提升神經元能量。記憶力和情緒,也會悄悄變好。

第四,吃對營養,為大腦補上第二層防護。
多吃深綠蔬菜、莓果、喝綠茶,攝取 Omega-3、維生素 D、鎂與優質蛋白質,能降低發炎、抗氧化、保護粒線體。別忘了,每天吃進去的每一口,都在決定我們的大腦未來的狀態。

第五,心理修復很重要。
病毒最怕平靜的心。壓力會讓病毒活化、讓大腦發炎、睡不好、免疫亂掉。請給自己空間放慢腳步,情緒照顧,不只是心靈保養,更是大腦的防護網。

 

皰疹是一把鑰匙 - 讓我們提早看到大腦的未來

這些研究讓我們知道,單純疱疹病毒第一型不只是皮膚上的風波,而可能是大腦健康的關鍵拼圖。
而生活中的皰疹次數、睡眠品質、情緒狀態、身體疲勞,都是大腦最早、最誠實的訊號。

我們不能等到記憶開始模糊才開始保養大腦。
我們需要從生活開始,用睡眠、運動、營養、情緒照顧,去平穩免疫、減少病毒活化、降低發炎,為未來的記憶留下一盞燈。

參考資料:
HSV-1 as a Potential Driver of Alzheimer’s Disease. Pathogens (2025).
https://www.mdpi.com/2076-0817/14/10/1022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