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五千步,走出失智的門檻:讓大腦慢老七年 ; 5001–7500步是黃金保護區,失智風險降低高達 54%

每天五千步,走出失智的門檻:讓大腦慢老七年 ; 5001–7500步是黃金保護區,失智風險降低高達 54%

每天五千步,走出失智的門檻:讓大腦慢老七年 ; 5001–7500步是黃金保護區,失智風險降低高達 54%

每天五千步,走出失智的門檻:讓大腦慢老七年 ; 5001–7500步是黃金保護區,失智風險降低高達 54%

從小我們就聽過一句話:「飯後走一走,活到九十九」。但大家可能更想問:「要走多少才夠?」
在2025 年發表在《Nature Medicine》的研究,終於給了我們一個明確答案:每天五千步,就能幫助大腦延緩退化,抵擋阿茲海默症的腳步。

這不只是「運動很好」的老生常談,而是用實際數據告訴我們 : 每天五千步,就是一條保護大腦的起跑線。

 

數據會說話:每天五千步,大腦年輕七歲

這項研究追蹤了 296 位認知正常的中老年人,平均觀察時間將近 9 年。研究團隊每天用計步器記錄步數,並透過腦部正子攝影追蹤類澱粉蛋白和 tau 蛋白的累積變化,同時進行年度的認知功能測驗。

結果發現,走得越多、認知退化的速度越慢,尤其在大腦已經出現類澱粉蛋白堆積的人身上,效果更為顯著。

來看這組關鍵數據:

  • 每天少於 3000 步:大腦從正常到認知異常約 6.5 年,是最基本的活動參考線。
  • 每天 3001–5000 步:認知退化風險降低約 40%,大腦退化時間拉長至 約 9.6 年。
  • 每天 5001–7500 步:進入黃金保護區,風險降低高達 54%,大腦保持正常的時間延長至 13.6 年,比久坐者多出 將近 7 年 的清醒人生。
  • 每天超過 7500 步:風險降低約 51%,大腦穩定時間約為 12.7 年,保護效果雖仍存在,但略低於黃金區。

這告訴我們一個重點:不是走得越多越好,而是從「沒動」到「開始動」,產生的變化最大。
五千步,是大腦啟動自我保護的轉捩點。

 

我建議:這樣做,讓大腦更年輕

很多人以為要預防失智,就得每天健走一萬步、揮汗如雨。但這篇研究讓人很興奮的是 : 五千步就有效,而且是大家都能做到的量。

我建議從以下三件小事開始做起:

一,把「走路」變成生活的一部分。
不是刻意去運動,而是順手走路。
買菜時多繞一條街、搭捷運早一站下車、接孫子時順便繞操場一圈,這些零碎的移動都在累積大腦健康。

二,不必一次走完,分段走更實際。
一天五千步可以拆成五次走路,每次一千步。
不用連續,也不用流汗,只要穿得舒服,走起來就輕鬆又容易持續。

三,每天觀察自己身體的變化。
很多人開始每天走路後,會發現自己精神變好了、睡得比較沉、情緒也穩定。
這不是心理作用,而是腦部血流增加、神經傳導物質變化所帶來的真實改善。

 

您走的每一步,都是為了保留還能記得的自己

如果有阿茲海默症的家族史、或開始覺得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不如以往,我真心建議 : 今天就開始走,每天目標設定為五千步以上。
七千步當然更好,但就算只走三千,也比完全不動來得強。

我們運動,不是因為怕老、怕病,而是因為我們想保住那個還記得孩子生日、還知道家裡鑰匙放哪裡、還能自然加入全家聚餐聊天的自己。

參考文獻
Physical activity as a modifiable risk factor in preclinical Alzheimer’s disease, Nature Medicine (2025)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5-03955-6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