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來了,時間竟然變慢 ? 了解大腦的「慢動作模式」

壓力來了,時間竟然變慢 ? 了解大腦的「慢動作模式」

壓力來了,時間竟然變慢 ? 了解大腦的「慢動作模式」

壓力來了,時間竟然變慢 ?了解大腦的「慢動作模式」
我想問問您,曾經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開車時,眼前突然衝出一台車,煞車踩到底那一瞬間,彷彿整個世界都進入慢動作,腦袋飛快地思考:「要打右邊還是左邊?會不會撞上?!」幾秒鐘內,我們的判斷力像被強化了一樣。事後回想起來,那短短幾秒彷彿過了好幾分鐘。這不是錯覺,而是科學家現在證實,大腦真的會在壓力下「改變時間的感覺」。

最近我讀到一篇非常精彩的國際研究,讓我忍不住想和大家分享,也聊聊怎麼應用這些發現來幫助我們面對日常生活的壓力。

 

這不是心理作用,大腦真的會「扭曲時間」

2025年發表在《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的最新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整理了15篇研究、超過800位健康成人的實驗數據,結果發現一個很明確的現象:當人們處於急性生理壓力下,大腦會出現類似「時間凍結」的效應。

簡單說,就是在壓力情境中,例如受到噪音干擾、高溫、社交壓力或甚至電擊時,人的主觀時間會變慢,雖然實際時間沒變,但我們會覺得「時間過比較久」。而在這種狀態下,實驗中參與者做出來的時間判斷常常會高估時間,也就是「感覺時間被拉長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關鍵在於我們體內的交感神經系統被啟動,身體進入「備戰狀態」,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大腦裡負責感知時間的左前腦島(anterior insular cortex)也會特別活躍,進而讓我們的內在節奏加快,像是節拍器被調快,於是我們對時間的感知就變得比較「慢」。

 

這是一種保命機制,也是一種生存智慧

從演化的角度來看,這樣的時間壓縮,其實是一種非常聰明的生理反應。想像我們的祖先在森林裡遇到野獸,那一瞬間他必須馬上判斷是要逃跑還是搏鬥。大腦在那時候「主觀時間變長」,就可以幫他爭取更完整的資訊、更好的決策空間。這正是我們大腦內建的「慢動作保護機制」。

而這樣的現象,其實也出現在一些臨床病人身上。例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患者常常會回憶起當時的事件時說:「那個瞬間好像過了一輩子一樣長」,這正是大腦在高度壓力下改變了對時間的感知。

 

在生活中如何這樣用這個發現

這個研究不只是讓我們對大腦更了解,更重要的是,它給了我們一個觀察自己、調整自己的新工具。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其實常常會面對各種壓力。不管是臨時簡報、考試、開車遇突發狀況、照顧家人,或是醫院裡手術前的焦慮,那些讓人心跳加速、手心冒汗的時刻,都是交感神經啟動的情況。現在我們知道,這種壓力不全然是壞事,它可能幫助我們拉長主觀時間,提升處理能力。

我建議大家可以這樣應用這個研究成果:

第一,開始觀察自己的「時間感覺」
在壓力來臨的當下,試著問問自己:「我現在覺得時間過得快還是慢?」這不只是自我覺察,更是大腦與身體正在做調節的證據。

第二,善用壓力來提升當下的效率
下次當您要上台簡報、參加重要會議或面對挑戰時,不妨告訴自己:「現在大腦的時間會變慢一點,讓我更專注」。用這種正向的方式去看待壓力,反而能提升表現。

第三,用正念、呼吸或運動訓練「時間控制力」
科學也發現,像是正念呼吸、冥想、深層肌肉放鬆或冷熱交替淋浴,能幫助我們訓練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之間的平衡。長期練習,會讓我們在壓力中更能掌握自己的時間感,避免過度恐慌。

第四,注意過度長期的時間失衡
如果您常常覺得「時間過得太慢」或「一整天都在焦躁中不知不覺過去」,那也許代表交感神經系統過度活躍,甚至可能進入慢性壓力狀態,這時要注意休息與情緒照顧。

 

壓力不是敵人,它是我們大腦給的提醒

很多人以為壓力就是要趕快逃避或壓下來,但其實壓力也可能是大腦在對我們說:「這件事很重要喔,你要全神貫注」。如果我們學會觀察自己的壓力反應、理解身體裡的生理變化,就能把壓力轉化為力量。

下次,當您感受到「時間變慢」的那一刻,不妨深呼吸一下,對自己說:「沒錯,我的大腦正在幫我爭取更多空間。」這是一種天生的生存智慧,也是我們可以主動駕馭的超能力。

參考資料

Examining the impact of physiological stress on time percep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 2025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49763425003835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