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可以養腦 - 規律唱歌能延緩腦部退化

唱歌可以養腦 - 規律唱歌能延緩腦部退化

唱歌可以養腦 - 規律唱歌能延緩腦部退化

唱歌可以養腦 - 規律唱歌能延緩腦部退化

門診裡常有人跟我說:「醫師,我最近記憶力好像變差了,該怎麼辦?」,我很能理解大家對腦部健康的擔心,許多人以為要保養大腦,一定得靠昂貴的保健品或複雜的治療,但最新的國際研究卻給了我們一個又簡單又暖心的答案 : 唱歌。

沒錯,就是開口唱歌,不需要樂器,也不必花大錢,只要您願意,隨時都能開始。

 

日常的歌聲,就是大腦最天然的維他命

在我們台灣人的生活裡,唱歌一點也不陌生。卡拉OK、廟會活動、家裡的卡式收音機,一首熟悉的老歌就能讓全家人靠在一起,心也跟著靠近。

根據2025年Brain Sciences期刊的研究,規律唱歌能延緩腦部退化,對健康長者和失智症患者都有效。研究指出,每週三次、每次30分鐘的歌唱活動,短短幾週後,簡短智能測驗(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和生活滿意度的分數就明顯上升,比單純聽音樂更有用。

這些數字代表,只要「每週至少一次以上、持續數個月」的歌唱活動,就能在半年到兩年的期間看見可量化的認知與腦部結構改善。

對健康長者來說,每週至少一次正式合唱練習(約60分鐘)或每天10至20分鐘規律唱歌,是目前研究中最常見、也能產生可測量效果的頻率。

對失智症患者,每週2到3次、每次30分鐘的熟悉歌曲演唱,是多數研究證實能提升簡短智能測驗分數與情緒的安全有效方式。

 

科學背後的人生哲學

唱歌的力量,不只是統計數字,更是一種人生態度。當我們開口唱歌時,腦中會同時啟動聽覺、語言、運動和情緒等多個網絡。

研究發現,唱歌能活化連結頂葉與額葉的背側路徑(dorsal pathway),以及連結顳葉與額葉的腹側路徑(ventral pathway),讓大腦在旋律中全方位運動。

就像我們的人生,不是一條單線,而是一首多聲部的合唱,每一個音符都是回憶與情感的交織。我常跟病人說,基因可以告訴我們風險,但真正決定腦部健康的,是每天的選擇。

唱歌就像給大腦澆水施肥,一次可能看不出差別,但日積月累,腦細胞會用它的韌性回應您。當我們一起唱歌,不只是音符在共鳴,更是生命的對話,是一種提醒:即使年齡往前走,我們仍然能用自己的聲音守住青春的節奏。

 

暖心建議 - 讓唱歌成為生活習慣

從今天開始,就可以練習讓唱歌成為日常保養。唱得準不準都沒關係,每天唱個10到20分鐘,比偶爾唱很久更有效。

早上刷牙時哼兩句,煮飯時跟著廣播唱一段,甚至洗澡時放聲高歌,都算數。對長輩或失智症患者,選擇熟悉的老歌特別重要,那些旋律能喚起回憶和情感,增加安全感。

如果體力允許,加入社區合唱團更是加分,每週一次正式練唱,除了腦部刺激,還能交朋友,減少孤單和憂鬱。

對健康的中壯年朋友,我則鼓勵挑戰新曲或不同語言的歌,這不只是唱歌,更是對大腦的雙重訓練,可以幫助語詞靈活度和執行功能。

家中有失智症患者的家屬,更可以把唱歌融入日常,像是穿衣服、吃飯、散步時一起唱,讓音樂成為互動的橋樑。研究顯示,這樣的陪伴不只提升患者的情緒和認知,連照顧者的心情也會跟著變好。

 

唱出青春不老的旋律

不論是年輕人、退休族,或正在照顧失智家人,現在就找一首自己喜歡的歌,在不擾鄰的前提下,唱給自己、唱給家人聽。您會發現,每一次開口,不只是娛樂,更是一場腦部的溫柔運動,也是為人生加上一段不老的旋律。

參考資料
Brain Sciences 2025. A Song for the Mind: A Literature Review on Singing and Cognitive Health in Aging Populations.

https://www.mdpi.com/2076-3425/15/3/227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