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癌與紅斑性狼瘡有關係嗎 ? 了解慢性發炎如何誘發癌症,及預防之道

胰臟癌與紅斑性狼瘡有關係嗎 ? 了解慢性發炎如何誘發癌症,及預防之道

胰臟癌與紅斑性狼瘡有關係嗎 ? 了解慢性發炎如何誘發癌症,及預防之道

胰臟癌與紅斑性狼瘡有關係嗎 ? 了解慢性發炎如何誘發癌症,及預防之道

大家可能會有個疑問 : 紅斑性狼瘡不是免疫系統太強嗎?那為什麼還會得癌症?」

這個問題,其實說出了紅斑性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最關鍵的矛盾。這不是免疫系統變弱,而是它變得太緊繃、太過頭。就像警察太神經質,把自己人也當敵人打,結果反而讓真正的壞人有機可乘。

這種「內部打內部」的免疫混亂,會造成慢性發炎、組織損傷、細胞突變長期累積,進一步增加癌症的發生機率。

2022年《Frontiers in Oncology》期刊統整了全球將近25萬名SLE患者的資料,發現這群患者的整體癌症風險比一般人高出62%,而因癌症死亡的風險也高出52%

這樣的數據,讓我在面對SLE病友時格外謹慎,每次看診、安排檢查時,我都特別會去留意有無潛藏的癌症徵兆,因為這些風險不是抽象的數字,而是每一位患者真實需要面對與預防的挑戰。

 

不是單一器官,是全身一起發炎

SLE引發的癌症風險不只出現在一個器官,而是「全身性」的。從血液、肝臟、肺部,到腎臟、子宮頸,幾乎沒有哪裡能倖免。

特別是下面這些癌症,發生率明顯提高:

  • 血液腫瘤:像淋巴瘤(風險高出5倍以上)、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
  • 消化系統:包括肝癌、膽道癌、大腸癌、胰臟癌(這種癌症一發現常常已是末期)。
  • 泌尿與生殖系統:腎癌、膀胱癌、子宮頸癌,還有比較少人注意到的陰道、外陰癌,風險也明顯升高。
  • 其他:皮膚非黑色素癌、甲狀腺癌的風險也都變高。

胰臟癌它雖然在統計上風險不是最高,增加了1.4倍,但這是一種非常沉默、發現時往往已經太晚的癌症。紅斑性狼瘡患者長期發炎、服用免疫抑制劑,對胰臟的代謝功能都是負擔。

在紅斑性狼瘡患者身上,胰臟受到的威脅並非來自單一因素,而是長期慢性發炎與代謝壓力的交錯。免疫系統過度活化會釋放干擾素與介白素(IL-6、IL-17),讓胰臟細胞處於反覆受損、修復、再受損的循環。每一次修復,都可能伴隨 DNA 的錯誤複製與突變累積。

更棘手的是,SLE 常伴隨粒線體能量代謝異常與氧化壓力升高,這會進一步削弱胰臟細胞的防護力。

 

當藥物變成雙面刃 - 免疫抑制與癌變風險的平衡

紅斑性狼瘡的治療往往需要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像類固醇能減輕免疫攻擊,但長期使用會降低身體辨識癌細胞的能力;而環磷酰胺則會在代謝中產生有毒物質 Acrolein,導致 DNA 損傷。
因此,在臨床上我們必須小心拿捏「控制發炎」與「維持免疫監控」之間的平衡。

這也是為什麼近年的治療思維正逐漸轉向「重整免疫」而非「全面壓制」。像 JAK/STAT 抑制劑(Tofacitinib、Baricitinib)、低劑量介白素-2(IL-2)療法與抗 B 細胞藥物(Belimumab、Rituximab),都是希望讓免疫系統學會區分敵我,恢復自然的耐受力。

 

根據這個研究的結果,我建議在生活上怎麼做?

我知道,講到癌症,大家心裡都會怕。但怕不是壞事,怕代表我們有機會可以改變,去預防它發生。這也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重點:這些風險不是命中注定,而是可以被「生活習慣」調整的。

第一,吃得對很重要。
很多SLE患者會被藥物影響到腸道菌相、消化功能,這時候更要靠飲食來抗發炎。
建議大家多吃抗氧化、抗發炎的食物,像地瓜葉、薑黃、綠茶、深色蔬菜、藍莓。蛋白質可以選擇優質來源,例如豆腐、魚類、蛋白粉。
精製糖、炸物、含酒精的東西就盡量少碰,因為這些會讓身體的發炎指數升高,讓免疫系統更「暴走」。

第二,作息規律幫助調整免疫節奏。
紅斑性狼瘡的病人很常有睡眠障礙、疲倦,這會讓身體的自我修復能力下降。
每天固定睡眠時間、起床時間,這些都能幫助免疫系統恢復平衡。

第三,情緒管理也是一種治療
有些人會以為自己情緒波動、焦慮,是「心理太脆弱」,但其實SLE的慢性發炎會影響腦部神經傳導,讓情緒更容易受干擾。所以學習放鬆、呼吸練習、靜坐、冥想,不是「療癒玩具」,而是真正有醫學依據的免疫調節方式。

第四,預防性健檢與癌症風險篩查。
像是腹部超音波、肺部X光、婦科抹片、甲狀腺超音波、血液發炎與腫瘤標記(如CRP、CA19-9、CEA)等,都是早期發現的好工具。

 

身體在發炎,是它在對我們說話

SLE是一個不容易的病,它不是只有疼痛、皮疹,更是一場長期的身體對話。有時候它在吶喊「我需要休息」、有時候在提醒我們「你太壓抑自己了」。

我們的免疫系統並不是敵人,它只是迷路了,需要被重新引導回健康的方向。
不論您是不是SLE病友,這篇研究也給了我們一個大提醒:慢性發炎不處理,長期下來會讓癌症找上門。但我們可以透過飲食、睡眠、情緒、檢查,逐步引導身體恢復平衡。

「不是我們要去對抗身體,而是要學會了解並與它合作。」

參考資料
Association Betwee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nd Cance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Findings From Cohort Studies, Frontiers in Oncology, 2022

https://www.frontiersin.org/journals/oncology/articles/10.3389/fonc.2022.860794/full

Immune cell aberrations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navigating the targeted therapies toward precision management. Cellular & Molecular Biology Letters, 2025

https://cmbl.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1658-025-00749-z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