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穩 – 原因可能就藏在吃下去的食物中,飲食會左右生理時鐘

睡不穩 – 原因可能就藏在吃下去的食物中,飲食會左右生理時鐘

睡不穩 – 原因可能就藏在吃下去的食物中,飲食會左右生理時鐘

睡不穩 – 原因可能就藏在吃下去的食物中,飲食會左右生理時鐘

很多人有的抱怨:「晚上都睡不好!不是翻來翻去睡不著,就是半夜醒來,早上又像沒睡一樣。」,最新的研究告訴我們,答案可能就藏在您每天吃下去的食物裡。

 

吃什麼,真的會影響睡眠

睡不好不是小事,它不只會讓您白天精神不濟,長期下來還會增加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甚至中風的風險。2025年一篇發表在《Brain and Behavior》的研究,把「健康飲食指數」(Healthy Eating Index, HEI) 和睡眠做比對,發現飲食品質越好的人,睡眠品質也越好,睡眠時間也比較正常。簡單講就是 - 吃得健康,睡得也比較安穩。

「健康飲食指數」是一種用來衡量一個人的飲食是否符合健康標準的工具。它最早是依照美國的飲食指南所設計的,後來成為許多營養學研究常用的指標。

簡單來說,健康飲食指數會幫每個人每天吃下去的食物打分數,分數越高,代表飲食越符合健康建議 :

  • 指數會看您吃的東西有沒有「足夠」:像是蔬菜、水果、全穀、乳製品、蛋白質來源(魚肉豆蛋)。
  • 也會看您是不是「太多」:像是飽和脂肪、添加糖、鈉(鹽分)等。
  • 每個類別都有一定的分數範圍,最後加總起來滿分是 100 分。
  • 一般來說,80 分以上算是「良好」,50 分以下則屬於「需要改善」。

 

為什麼吃得健康會睡比較好?

關鍵在於我們的「生理時鐘」。好的飲食能讓身體的荷爾蒙比較穩定,例如瘦素(Leptin)、皮質醇(Cortisol)、還有褪黑激素(Melatonin),這些都是影響睡眠的重要角色。舉例來說,蔬果裡的多酚會幫助調節褪黑激素,讓晚上比較好入睡;牛奶裡的色胺酸(Tryptophan) 則能幫助大腦合成血清素(Serotonin),這也是讓人比較好睡的關鍵物質。

但如果長期睡不好,身體的食慾荷爾蒙就會亂掉,您會更想吃炸雞、薯條、甜點這些高熱量的東西,結果睡更差,隔天又更想吃垃圾食物,這就變成惡性循環。

 

台灣日常最常見的陷阱

台灣人生活節奏快,下班後最放鬆的事,就是去夜市買份鹹酥雞,或是下午靠一杯手搖飲提神。但偏偏這些高油高糖的食物,常常就是害您睡不好的原因。炸物和含糖飲料會讓血糖一下高一下低,腸胃還在拼命消化,身體根本沒辦法放鬆,自然就難以好好入睡。久而久之,晚上睡不好,白天又要靠咖啡、珍奶硬撐,身體就愈來愈疲累。

 

給您的小建議

根據這份研究,我會建議大家不要急著去找安眠藥,而是先從每天的飲食做調整。比方說:

  • 晚餐多吃點蔬菜水果,裡面的植化素有助於調整生理時鐘
  • 睡前如果想喝點東西,溫牛奶比珍奶好很多
  • 晚餐不要吃太撐,胃在加班,腦袋也沒辦法休息
  • 用餐和睡眠盡量固定時間,讓身體習慣規律
  • 如果真的嘴饞想吃宵夜,選香蕉或燕麥片,比鹹酥雞健康很多

 

吃得好,睡得好,生活才會更順

這份研究是第一篇針對「健康飲食指數」和睡眠障礙的綜合分析,結果很明確:吃得越健康,睡得越安穩。雖然還需要更多研究去證明因果,但已經給我們一個很重要的提醒 - 要改善睡眠,不能只靠藥物,更要從每天的餐桌開始。

「一天的開始,其實不是從早餐,而是從昨晚的睡眠。」如果您想要白天有精神,晚上能安心入睡,就從今天的晚餐開始改變。少一份炸雞,多一份蔬果,少一杯手搖,多一根香蕉或一小把堅果。飲食和睡眠,本來就是互相影響的好夥伴。

參考資料:
Brain and Behavior (2025). The Association of Healthy Eating Index and Sleep Disorders: A Meta-Analysis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brb3.70640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