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節奏,是從「光」開始的

人體的節奏,是從「光」開始的

人體的節奏,是從「光」開始的

人體的節奏,是從「光」開始的

有些人日夜顛倒之後,開始覺得身體不對勁,精神越來越差,怎麼睡都睡不飽,心情莫名煩躁,甚至連食慾、代謝也開始亂掉。說不上是哪裡生病,但就是一種「身體混亂感,奇怪的不舒服」,好像身體少了一把穩定的節奏指揮棒。

其實,這一切的答案,從「光」開始說起。

 

光,是人體每天重新對時的開關

我們的身體,就像一台24小時運轉的機器,內建了一個生理節奏。這個節奏,不是跟著鬧鐘走,而是跟著「光」走。每一天,清晨的光線透過眼睛,傳訊息到大腦的視交叉上核,這裡是人體的總司令,會把「現在是白天,該醒了」的訊息,發送到全身各個器官。

白天,光線告訴我們該活動,到了晚上,當光線慢慢減少,松果體就開始分泌褪黑激素。這個荷爾蒙不只幫助我們入睡,更負責調節身體修復、免疫力,甚至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白天太亮,晚上不夠黑,這個循環一旦亂了,身體的修補系統也跟著出問題。

 

癌細胞,比我們更懂光與暗的差別

很多人以為癌症是基因不好、飲食不當,但科學已經證實:當生理節律亂了,癌細胞反而更容易趁虛而入。研究整理指出,當我們作息混亂,原本負責管理細胞分裂、DNA修補的時鐘基因(PER1、PER2、BMAL1、CRY1等)會跟著失去節奏。這時候,癌細胞就像趁亂的小偷,快速擴張。

更可怕的是,節律混亂還會讓血管新生因子(VEGF)、缺氧誘導因子(HIF-1α)上升,這些物質會幫助腫瘤打造自己的微血管系統,快速取得氧氣與養分,加速成長、轉移。換句話說,身體分不清現在是白天還是黑夜,癌細胞卻比我們更懂怎麼利用這個漏洞。

 

每天早上的那道光,是身體的節奏開關

所以,從日常開始,別小看早上那道陽光。
起床後半小時內去陽台走走,讓陽光曬到眼睛(不必直視太陽),能幫助生理時鐘重新對準「白天模式」,晚上褪黑激素才會正常分泌,幫助我們入睡、修復。

晚上呢?睡前1-2小時,減少螢幕藍光、關掉強光,讓身體明白:「現在是該休息的時候了。」這些小動作,正在悄悄地幫助我們把節奏拉回正軌。

飲食也一樣要配合節律。晚餐別太晚,睡前三小時內吃完,才不會讓消化系統干擾修復。近年流行的限時進食(time-restricted eating),其實正是透過調節飲食時間,幫助身體找回節奏與代謝平衡。

 

輪班、夜班族,更要用光把自己救回來

輪班、夜班族最容易出現這種「身體混亂感,奇怪的不舒服」。白天昏、晚上醒,免疫系統、荷爾蒙、代謝全亂,研究也指出,這與癌症、心血管病、代謝異常風險大有關聯。如果改不了工作型態,更要有意識地「用光」來把自己救回來。

睡覺前,房間一定要夠暗,遮光窗簾不可少,這樣才能讓褪黑激素好好分泌。醒來後,不管是早上還是下午,第一件事就是接受足夠光線,或使用人工光照療法(light therapy),讓大腦知道「這是白天」,幫助身體重建節奏。

有些人會搭配小劑量褪黑激素,協助身體重新找回夜晚休息的節奏。不過補充前最好諮詢專業醫師,避免劑量錯誤,反而越補越亂。

 

光,是預防癌症的看不見的藥方

現代人談健康,總在意飲食、運動、戒菸,卻忽略了光與時間的力量。事實上,癌症、糖尿病、失智症,甚至肥胖,很多慢性病背後,藏的正是生理時鐘被打亂這件事,而一切,從錯誤的光開始。

早晨那道陽光,提醒的不只是時間,更在喚醒我們的細胞、內分泌、代謝。而夜晚的黑暗,才是真正讓身體啟動修復、排毒的開關。

別小看這些看不見的影響,光,才是真正讓我們恢復健康節奏的醫生。

睡得對、吃得對、曬得對,從光開始,從節律開始。這是我們給自己,最溫柔也最科學的禮物。

參考文獻: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ircadian Rhythm and Cancer Diseas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024

https://doi.org/10.3390/ijms25115846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