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人相約同行精準健康之路,開啟醫療新模式

十萬人相約同行精準健康之路,開啟醫療新模式

十萬人相約同行精準健康之路,開啟醫療新模式

十萬人相約同行精準健康之路,開啟醫療新模式

想像一下這個場景 : 肚子痛、胃不舒服,拖了一陣子才去看醫生,一檢查才發現竟然已經是癌症末期,甚至擴散。這種「等到真的不對勁才去檢查」的情況,在現在的醫療現場其實非常常見。

問題並不是大家不在意健康,而是大多數人根本不知道該在什麼時候注意、該注意什麼,更不了解疾病在早期時的樣子會有多麼隱性模糊。這背後,反映的正是一般民眾和醫療專業之間,長期存在的一道「知識斷層」。

我們醫師在醫療現場看得很清楚,也深知台灣的醫療真的很強 - 做得到手術、化療、標靶、追蹤,甚至讓人重獲新生。但我們也越來越清楚:如果可以更早知道、更早處理,或許就不用走到那麼後面的階段。

而這條路 - 如何讓民眾更早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提早啟動預防機制 - 正是我這幾年最關注、也最積極投入的方向。

這也是目前大多數醫療機構還比較少著力的區塊。多數醫療體系仍集中在「疾病已經發生後的處理」,但我們知道,真正能改變健康命運的關鍵,其實更早、更前面。

因為重點不在於「為什麼治不好」,而在於「為什麼那麼晚才知道?」

 

其實,目前的醫療從上游到下游,可以分成兩個階段:
前半段是從「正常」到「亞健康」甚至「疾病風險升高」這一段,是屬於預防、體質理解與風險控管的階段;
後半段則是疾病已經發生之後的診斷與治療,也就是現在主流的「專科醫療」。

 

我們發現,真正讓人走到生病這一步的原因,最常見的,其實就是這三件事:

不知道、不理解,然後沒注意。

不知道自己的體質與遺傳傾向;
不了解哪些生活習慣會提高風險;
沒有注意日常中的身體訊號。

而一旦知道了、理解了,自然就會去注意,日常生活中有持續行動,就會降低風險。這就是我們最想做的事 - 幫助大家「更早知道、更深理解」,讓疾病不是等來的,而是可以預防的。

 

而這幾年,我可以清楚觀察得到,積極讓自己知道、了解、注意的人越來越多了 :

我的FB粉專基因醫師張家銘,剛剛突破十萬位追蹤者。更重要的是,每日平均有六十萬次的觸及與點閱。這些數字重點代表著一種轉變 :

「精準健康」、「個人化預防醫學」這些原本遙遠、模糊的概念,已經越來越具體、越來越多人願意理解,積極採取行動。

這不只是一種流行,而是一場正在成形、更人性化的新醫療模式。

 

我知道,這些基因分子醫學知識一開始看起來可能有點深奧,甚至會讓人覺得「跟我有什麼關係?」但我相信,只要能夠用更白話、更貼近生活的方式,把醫學講得更接地氣,讓每一個人都能夠理解、應用,就能真正改變健康的命運。

這就是我為什麼會持續寫文章、分享故事、解釋研究,因為這些知識不是為了考試或好奇,而是每個人都有權利知道的「自己健康的使用說明書」。

我們正在做的,不只是傳遞醫療知識,而是在推動一種新的觀念:
越早知道,就越有選擇權;越理解自己的體質,就越能預防未來的風險。

未來,我會繼續談更多體質、基因、分子醫學、生活選擇、環境、慢性病預防的主題,用大家聽得懂的方式,把有證據力的科學的資訊變成生活可實踐的日常。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