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生病時會沒食慾?身體不是壞掉,而是正在「幫自己修復」

為什麼生病時會沒食慾?身體不是壞掉,而是正在「幫自己修復」

為什麼生病時會沒食慾?身體不是壞掉,而是正在「幫自己修復」

為什麼生病時會沒食慾?身體不是壞掉,而是正在「幫自己修復」

我常在診間遇到這樣的問題 : 有人感冒兩天,胃口全失,急著問:「張醫師,我這樣不吃飯,免疫力會不會更差?」其實,這個狀況不是身體虛,而是身體在啟動一個非常聰明的「節能修復機制」。

根據2025年發表在《Cell Metabolism》的研究,我們的免疫細胞,特別是T細胞,在感染時會主動改變吃的東西。當生病、發炎或感染病毒時,身體會暫時降低對葡萄糖的使用,轉而燃燒酮體、乙酸與乳酸這些替代燃料。這個轉換的目的,是讓免疫系統穩定運作、延長戰鬥時間,同時降低過度發炎造成的損傷。

所以,當您生病沒食慾,其實是身體在「重新分配燃料」,主動把能量讓給免疫細胞,並減低對身體的傷害。

 

身體的代謝,正在為免疫力讓路

想像一下,一個城市停電時,電力公司會優先供電給醫院、消防局等重要單位。身體也一樣,當免疫系統全面啟動時,消化道的能量會被暫時抽走,轉向免疫細胞。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覺得食慾下降、消化慢、甚至懶得動。

從代謝的角度看,這是身體為了修復而進入的「節能模式」。
研究顯示,這時候T細胞不再依賴葡萄糖進行快速的糖解作用,而是使用更穩定的代謝管道,像是氧化脂肪酸或酮體,透過粒線體的氧化磷酸化產生能量。這樣的燃料轉換能減少代謝廢熱與自由基,讓免疫細胞的戰力更長久。

所以,當您病中不餓,不是壞事,而是身體在進行一場精準的「資源重分配」。

 

營養不只是燃料,而是免疫的「訊號」

過去我們以為營養只是能量補給,但其實每一種營養分子都像一個信號燈,會告訴免疫系統該怎麼行動。
T細胞會依照環境中的營養組成決定代謝方向。當有足夠酮體與乙酸時,它會啟動一種名為乙醯輔酶A的代謝路徑。乙醯輔酶A不只是能量分子,它還會參與基因的表觀調控,例如幫助組蛋白乙醯化,讓免疫相關基因如干擾素γ與顆粒酶B被打開,強化T細胞殺死病原的能力。

換句話說,營養不只是燃料,更是控制免疫基因開關的語言。

 

我建議:別急著「硬吃」,讓身體自己選燃料

這個研究給我們很大的啟發。當身體發燒、喉嚨痛、沒胃口時,您不需要強迫進食。適當地讓身體休息、補水、補電解質、輕微斷食幾餐,反而能讓代謝自然轉換到「免疫模式」,讓酮體與乙酸上升,支持T細胞運作。

我也觀察到,許多病人若能在康復期中慢慢恢復飲食、不要太快吃油膩或甜食,整體復原速度更好、疲倦感更少。
因為這時身體仍在清除代謝廢物,若提早塞進太多糖分,會讓免疫細胞又被迫切回糖解路線,反而拖慢修復。

生活上,您可以嘗試在病中或病後幾天內,以高湯、蔬菜湯、蛋白質為主,少量多次進食,讓身體循序回到原本的代謝節奏。

 

從食慾變化,看見身體的恢復節奏

臨床上,我常告訴病人:「當食慾回來了,代表免疫戰爭快結束了。」
這是因為當感染被控制、發炎訊號下降,大腦下視丘釋放的食慾抑制物質減少,消化系統重新拿回能量控制權。這時候身體會自然產生飢餓感,代表修復階段啟動。

所以,食慾不是敵人,而是康復的溫度計。能聽懂自己身體在什麼時候不想吃、什麼時候開始餓,就是最自然的健康監測。

 

懂得「少吃」的免疫力,其實更聰明

這篇研究提醒我們:身體在生病時的行為,都有代謝上的邏輯。沒食慾不是壞事,而是一種策略;
不吃東西不是放棄,而是給免疫系統更多的舞台。

下次當您生病時,不妨暫停對「營養不夠」的焦慮,讓身體自己安排燃料的使用順序。當代謝恢復平衡,免疫就能更快歸位。

真正的康復,不只是病好了,而是讓身體重新學會「怎麼吃、什麼時候不吃」。

參考資料:
Nutrient allocation fuels T cell-mediated immunity, Cell Metabolism, 2025

https://www.cell.com/cell-metabolism/fulltext/S1550-4131(25)00393-6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