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不是只有血糖出問題 - 大腦才是幕後黑手

糖尿病不是只有血糖出問題 - 大腦才是幕後黑手

糖尿病不是只有血糖出問題 - 大腦才是幕後黑手

糖尿病不是只有血糖出問題 - 大腦才是幕後黑手

很多人一聽到「糖尿病」,腦中第一個反應就是「血糖太高」,所以就拚命少吃甜、少吃澱粉,甚至有人為了血糖每天量到焦慮。但最新的醫學研究提醒我們,其實糖尿病的起頭,不只是在血液裡,而是早早就發生在大腦。當大腦裡的神經傳導物質出現亂流時,情緒、食慾、壓力反應、記憶力,通通都會被牽動,最後才讓血糖失控。

 

大腦比血糖更早出狀況

很多人以為血糖升高才是警訊,但研究發現,在前糖尿病階段,大腦就開始偷偷變調。多巴胺和血清素變少,您會覺得怎麼吃都不滿足,情緒也比較容易低落;正腎上腺素過度活化,遇到壓力時身體就拚命把糖分釋放出來,血糖跟著飆高;GABA雖然一開始還會補一補,但很快也會失衡;麩胺酸(glutamate)太多,更可能傷到腦細胞和胰島細胞,造成發炎和記憶力下降。

簡單說,糖尿病不只是「血糖病」,而是一場「大腦先走歪」的過程。

 

生活上怎麼做

其實,關鍵不是只有飲食,而是要從大腦開始調整。

多巴胺不足時,別用零食填補快感。去散步、聽音樂、跟朋友聊天、完成一件小任務,這些都能自然讓大腦分泌多巴胺。當大腦得到健康的獎賞,就不會老是想靠甜食來提神。

血清素和陽光、睡眠很有關。每天早上出門曬個十分鐘的太陽,晚上固定時間上床,不要再跟自己說「再追一集就好」,這些小習慣可以幫助血清素回穩,心情會安定,食慾也更容易被控制。

壓力是正腎上腺素的加速器,壓力大的人血糖常常忽高忽低。深呼吸、冥想、泡澡、甚至靜靜喝一杯茶,都能讓交感神經放鬆。請記得,放鬆不是浪費時間,而是身體在修補自己。

GABA是讓身體靜下來的訊號。多吃一點發酵食物,像優格、泡菜、納豆,再搭配慢呼吸或靜坐,腸道菌群和大腦的連線就能幫助GABA分泌,胰島細胞也會比較穩定。

至於麩胺酸,提醒我們少碰加工食品和含糖飲料。換成深色蔬菜、莓果、綠茶,這些天然的抗氧化食物,能減少大腦和胰島細胞受到的「毒性壓力」。

 

糖尿病其實要從腦說起

糖尿病的病程,比我們想像得更早開始。神經傳導物質的失衡,往往在血糖指數異常之前就出現了。這也代表,若能在生活中早點行動,我們真的有機會走在病之前。

日常生活就是最好的藥。規律作息、管理壓力、養好腸道、適量運動,這些每一個選擇,看起來很小,卻都在一點一滴修復我們的大腦與代謝。

糖尿病不是單純的血糖問題,而是一個「大腦帶頭失衡」的故事。當腦部的訊號亂掉,我們的食慾、情緒、壓力、記憶力,全都會失控,最後才表現在血糖上。所以防治糖尿病,不只是盯著血糖機的數字,而是每天都要幫助大腦回到平衡。

 

參考資料:
Neurotransmitter Alterations in Prediabetes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 Narrative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https://www.mdpi.com/1422-0067/26/16/7847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