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養血管?真正的關鍵在血管內皮

如何保養血管?真正的關鍵在血管內皮

如何保養血管?真正的關鍵在血管內皮

如何保養血管?真正的關鍵在血管內皮
很多人問過:「張醫師,我的血壓沒很高、膽固醇也正常,那我心血管還需要特別保養嗎?」

其實,大部分人都忽略了身體裡最沉默、卻最影響健康的角色 : 血管內皮細胞(Endothelial Cells)。這些細胞就像血管的「皮膚」,看不見、摸不到,但它們決定著血液怎麼流、發炎會不會爆、甚至癌細胞能不能趁虛而入。

當這層血管內皮健康時,血流滑順,發炎少,身體就像高速公路沒塞車。但如果它開始受損,問題就會像小石頭掉進引擎,慢慢磨壞整部機器。

 

動一動,就是給血管活化的刺激

我們都以為運動是為了瘦身或燃脂,但其實,運動真正厲害的地方,是喚醒血管內皮的修復力。

每次快走、深蹲、爬樓梯,血液流動加快時,會刺激內皮細胞釋放出一種叫「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的物質,它就像血管的放鬆按摩師,不但讓血管放寬,也能預防血小板亂黏、防止血栓、甚至還能降發炎、抗老化。

您每動一次,其實都在幫自己的血管「保養皮膚」。就像擦保濕精華,天天做,效果才會看得出來。

 

吃進去的東西,血管記得一清二楚

內皮細胞很敏感,它們會記得您吃了什麼。

高糖、高油、加工紅肉、炸物、含糖飲料,這些會讓內皮發炎、NO變少、血流變慢、血壓上升。表面看起來還好,但它們在裡面慢慢啃蝕血管的彈性。

但如果常吃的是:

  • 像菠菜、芝麻葉這類深綠色蔬菜,有助於NO生成
  • 像藍莓、葡萄、黑巧克力等含多酚的食物,有抗氧化力
  • 橄欖油、堅果、深海魚,提供抗發炎的Omega-3
  • 豆製品、全穀類,穩定血糖又顧血管

那內皮細胞會很開心,它們會好好工作、不亂發脾氣,幫您撐起一條一條健康的血管。

 

壓力大、睡不好,連血管也跟著「神經緊繃」

有過這種感覺嗎?壓力大時,肩膀硬、腦袋脹、心跳快,晚上翻來翻去睡不好。其實,那不是只有情緒問題,您的血管內皮也跟著「熬夜」。

長期壓力會讓交感神經過度活躍,皮質醇升高,NO被抑制,內皮細胞變得乾燥脆弱,血壓升高、發炎變多,這些都會讓心血管風險悄悄上升。

所以,「睡好覺」這件事,真的不只是情緒穩定,也是血管每天修復最關鍵的時段。睡覺是內皮修身養性的時刻,不能不給它時間。

 

內皮功能壞掉,沒有痛,但會出事

內皮功能障礙這件事,沒有感覺,卻非常危險。

它不會讓您馬上痛,也不會突然倒下,但它讓血管失去保護力,讓白血球亂竄、血小板亂黏、發炎因子湧進血管壁,這正是高血壓、動脈硬化、中風、心肌梗塞的前哨站。

很多人看似指數都正常,但血管內皮早就開始「崩潰」,只是我們沒有注意到。

就像屋頂漏水時沒發現,直到地板濕了、牆壁發霉,才知道早就出事了。

 

不是吃藥才叫保養,是讓身體自己修好自己

很多人問我:「那要不要吃營養品?」
其實,營養補充是可以幫忙修復,但不能當藉口亂吃亂熬夜。

像白藜蘆醇、硝酸鹽、精胺酸(L-arginine)、輔酶Q10、維生素C與E這些營養素,確實在研究中顯示對內皮有幫助,但效果最好的人,永遠是那些已經有好習慣、只是需要一點加強的人。

身體會修,才是王道。補品,是給努力中的人一點助攻,不是奇蹟。

 

保養心血管,從現在開始對血管內皮好一點

多走一段路、少喝一杯飲料、早睡半小時、吃一口深綠色蔬菜、放慢呼吸...
這些微小的動作,會讓血管內皮細胞回復彈性,也讓身體的內在節奏回歸平衡。

當我們用對方法對待內皮,它就會用更長的健康壽命回饋我們。

「血管是沉默的器官,但當它哭泣時,就是我們病倒的時候。」
別等到心臟出問題、血壓飆高、腦袋缺氧,才想起要保養心血管。

參考文獻:
New insights into endothelial cell physi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 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 2025.

https://doi.org/10.1016/j.biopha.2025.118415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