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左手打過換右手」 : 研究揭示:疫苗同邊接種保護力更強

別「左手打過換右手」 :  研究揭示:疫苗同邊接種保護力更強

別「左手打過換右手」 : 研究揭示:疫苗同邊接種保護力更強

別「左手打過換右手」 :  研究揭示:疫苗同邊接種保護力更強

打疫苗追加劑,我們都習慣問:「左手還是右手?」好像怎麼打都一樣,無非就是「哪邊比較不會痛」、「上次打左手,這次換右手」。但現在,科學家發現 - 這個小小的選擇,可能大大影響疫苗的效果。

我們從沒想過,身體不只記得疫苗打了沒,還會記得「打在哪裡」。

是的,身體真的記得你上次打在哪一邊。而且,如果下一劑還打在同一邊,它的免疫反應會更快、更強、範圍更廣,保護力也更好。

這不是憑感覺,而是2025年刊登在權威醫學期刊《Cell》上的最新研究成果。科學家從老鼠實驗一路做到人體試驗,清楚證實:如果疫苗的追加劑打在和第一次相同的手臂,身體的免疫細胞會動作更快、反應更精準,甚至能產生對像Delta、Omicron這類變異病毒株更具防禦力的中和抗體。這篇研究聚焦在同一種疫苗的追加劑,探討「接種位置」是否影響免疫系統的記憶喚起與抗體品質,結果發現 - 打在哪裡,真的會讓身體記得得更深刻、更有效。

 

打在同一邊,免疫細胞才能回家找老朋友

想像一下,你請消防隊出動滅火。第一次是A隊出發,地點就在他們分隊旁邊;第二次你突然改派B隊,他們還要繞半圈才能到,動作當然慢半拍。

身體的免疫細胞,也有這樣的「地緣關係」。

第一次打疫苗後,會有一群「記憶B細胞」駐紮在那邊淋巴結附近。等到下一次遇到病毒或追加劑來了,它們就能馬上重整部隊、升級武器、進化出更強的抗體。

但如果下一劑你換邊打,免疫系統就得重新組隊、重新招兵,這樣一來時間拉長,反應也比較慢,產出的抗體不夠精準、也沒那麼多樣。

 

關鍵在於,那些不為人知的免疫小幫手

研究裡特別提到一群關鍵角色:亞囊竇巨噬細胞(Subcapsular Sinus Macrophages, SSMs)。它們就像淋巴結裡的「哨兵」,平常靜靜站崗,等抗原(也就是病毒的資訊)一來,就立刻通知記憶B細胞:「快來看,有敵人!」

更妙的是,這些哨兵會記得以前看過什麼,也會特別照顧那些跟它有過交手經驗的記憶細胞。打在同一邊,等於讓記憶細胞回到熟悉的戰場、找到熟悉的夥伴,一起再戰一次,而且會打得更漂亮。

 

我們可以怎麼做?生活上三件事就夠了

這聽起來像很科學的發現,但其實應用起來超簡單,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

  • 記得上次疫苗打在哪邊。如果可以,手機拍個照、寫在健保卡上、用記事本記下來,下次打追加劑或流感疫苗就說:「請幫我打跟上次一樣的那一邊。」
  • 幫家人也記一下。家裡的長輩、小孩可能記不得,但我們可以幫他們留個紀錄。這一點小貼心,未來搞不好就是他們身體多一層保護的關鍵。
  • 遇到醫護人員問要打哪邊,不要再說「隨便」了。很簡單的:「我上次是打右邊的,這次也請打右邊。」

 

不只是打針這回事,是對身體的尊重與理解

我們常說:「身體會記得。」但現在我們知道,身體記得的細節,比我們想像得還多。不只是記得「我打過疫苗」,而是記得「你上次打在哪裡、你用了哪種武器、你的部隊在哪裡集結過。」

如果我們願意尊重這些微妙的記憶機制,給身體熟悉的位置,它就會給我們更快、更強、更全面的保護力。

「免疫會記憶;給身體對的訊號,它會幫你記住一輩子。」

標籤